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手术、放疗和化疗一直被视为妇科恶性肿瘤三大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新的有效化疗药物的不断问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疗作为全身性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对一些化疗高度敏感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可以达到治愈疗效。另外,化疗所导致的不可逆严重毒副反应与手术和放疗相比,相对较小,这对保护患者的器官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化疗已开始从妇科肿瘤辅助性治疗向主导性治疗过渡,化疗与手术,放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如何合理使用化疗,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其严重毒副反应,是临床极为关注的问题。中华医学杂志本期刊登的3篇有关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相关论文,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反映了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对临床治疗很有帮助。掌握化疗原则,制定有效策略,是合理使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关键。
一、掌握化疗的指征,明确化疗的目的
化疗主要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对妇科的良性和交界性病变一般不应该使用化疗。因此,化疗的患者诊断必须明确,原则上应获得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肿瘤标记物和影像学资料对诊断也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根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才能有针对性选择正确的化疗方案。不主张在诊断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就给患者进行所谓“实验性化疗”,这样不但会延误病情,而且还会导致肿瘤对化疗耐药,影响治疗结果。明确肿瘤的临床分期,对制定化疗方案也有决定性的意义。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决定着化疗的目的。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和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化疗的目的是治愈,而对复发卵巢癌化疗的目的是姑息。化疗的目的不同,制定的策略和方案也就不同。有的放矢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二、理解化疗的作用,选择合适的途径
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也有很大变化,可以用于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例如:(1)新辅助化疗(又称先期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大多用于手术之前,主要作用是缩小肿瘤体积,为完成高质量的手术提供必要的条件。(2)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大多用于手术后,主要作用是消灭手术残余的微小肿瘤,达到肿瘤缓解。(3)巩固性化疗(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主要用于肿瘤达到临床和/或病理完全缓解后的补充治疗,其作用是强化疗效,防止复发。(4)补救性化疗(salvage chemotherapy):主要用于肿瘤复发的治疗,其作用是控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5)根治性化疗:主要用于对化疗高度敏感的妇科恶性肿瘤,如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和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这些肿瘤通过化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疗效。理解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作用,可有利我们制定相应的策略,来保证治疗的最佳效果,避免对患者的治疗不足或过度。
化疗的给药途径很多,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变应选择不同的化疗途径。静脉化疗是最经典,最常用的化疗途径,适用于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化疗。动脉化疗主要用于局部有大块病灶的患者,如局部晚期的巨块型宫颈癌,病灶主要在盆腔的卵巢癌和肿瘤的肝转移等。腹腔化疗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的腹水和腹腔弥漫转移病灶。淋巴化疗主要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口服化疗主要用于早期患者的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选择合适的化疗途径是影响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科学制定方案,及时评价疗效
一个成功的化疗方案的制定不仅需要对妇科恶性肿瘤临床特点的了解和细胞动力学知识,还需要具有对相关药物的生化作用机制、药物在体内代谢的特点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等方面的了解,更需要掌握当前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化疗时还必须考虑药物、肿瘤和患者三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肿瘤的恶性程度如何?肿瘤是否对化疗药物敏感?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能进行化疗?这些都是在制定化疗方案必需回答的问题。将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整合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前认为最有效的规范化化疗,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化疗方案。化疗实施后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评估,一般来说,在化疗3~4个疗程后进行评估比较合理。评估内容应包括治疗肿瘤的疗效和化疗毒副反应两个方面。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判定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肿瘤疗效评判标准,但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的变化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重视化疗毒副反应的评估,及时的发现、治疗及预防严重的毒副反应是完成整个化疗计划的基本保证。通过评估要及时调整化疗的剂量和方案,使化疗能以最大效果来治疗肿瘤,降低其毒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四、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发展方向
不断寻找治疗效果好,毒副反应小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始终是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研究目标。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现为化疗药物的高效低毒研究提供了很多新靶点,如微管蛋白、DNA拓朴异构酶、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细胞诱导分化、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线粒体能量代谢酶、肿瘤耐药基因和肿瘤新生血管等。根据这些靶点研制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有:癌细胞分化诱导剂、生物反应调节剂、化疗增敏剂、光敏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等。很多靶向治疗药物已开始进入了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但还需要循证医学的证据来证明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另外,探寻新的有效药物的联合和多途径给药也是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研究方向。对化疗毒副反应的防治开始引起临床的重视,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药物和方法用于临床。骨髓抑制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如促进粒细胞增殖因子(GM—CSF,G—CSF),血小板生长因子(TPO/IL一11),红细胞生长因子(EPO)等的临床应用,基本解决了化疗导致的严重骨髓抑制问题。肝肾功能的损害也是化疗引起的严重毒副反应,通过改变药物剂型和结构及化疗保护剂的应用,使化疗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的情况大为改观。化疗保护剂是一种通过为正常组织细胞提供位点特异性保护,而又不影响抗肿瘤效应来减轻细胞毒性药物相关毒性的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达到“高效,低毒”的效果。化疗保护剂的临床实验必须包括剂量限制性实验,对细胞毒性药物相关毒性的保护作用评价及对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等三方面内容。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要减少治疗的毒副反应,保持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趋势。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高效低毒是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发展方向。